品读《中国文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近日,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集《中国文脉》,为文中内容所撼,感慨颇多,是为题记。
古往今来,文化洪流潮起云涌,奔涌不息,其之大,浩浩荡荡;其之绚,靓丽纷呈。《中国文脉》开篇阐明:所谓中国文脉,即为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华历史五千年,文脉时断时续,却屡有高峰迭起。余先生以充沛的才情,饱蘸深情的笔墨,大气磅礴地勾勒出漫长的中国文脉画卷。作品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以《诗经》开篇,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史记》的历史地位,魏晋时期的建安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较为完整地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生动地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读诗让人心生空灵,读史让人心潮澎湃。在品读“中国文脉”的过程中,似乎能从作者的文字中听到中国古人的呼吸,感受到《诗经》中的稻香与情爱、先秦诸子们的百家争鸣;眼前浮现出落魄江头却伟岸高绝的屈原;忍辱负重“以史立身”的司马迁;一心争做政治家、军事家却无意中成为文学家的曹操;率性而为、潇洒飘逸的魏晋名士阮籍、王羲之;躬耕田园、洁净淡远的“草根”陶渊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诗仙李白、草屋为秋风所破的诗圣杜甫;在诗文、书画综合方面代表宋朝最高成就却一生波折的文豪苏东坡;卜卦道士黄公望;“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曹雪芹……他们是文脉长卷中俊俏挺拔的峰峦,古今文人的典范。余先生用诗意充沛的笔墨,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模糊的高远形象清新而感人,让读者感受到《诗经》的乡野之风,《楚辞》的凄楚之意,汉赋的工整华丽,唐诗的雄浑飘逸,宋词的豪放婉约,元曲的断井残垣,红楼的清泪遗韵……
悠悠三千年的文学史,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旁征博引间,文采斐然,用笔精炼;斧钺议论时,一针见血,直面本来。掩卷之余,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既钦服余先生作为散文大家的风华文笔,又为作者潜心中华文学脉络的梳理、批评而心生敬意,不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更自觉日后要见贤思齐,以读书养心,以勤思达智,锤炼身心,提升品位,力促成长。(朱紫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