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文化养分 传承工匠精神 打造富拉尔基区清廉老工业基地
富拉尔基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以工业立区、工业兴区、工业强区为目标,区纪委监委立足独一无二的工业资源优势,结合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不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制定了廉洁文化“路线图”,着力打造具有富拉尔基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阵地。
第一站:以工匠精神打造廉洁文化精品
一五时期,富拉尔基区落户了3个全国重点项目,有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国宝”、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的中国一重,有“掌上明珠”的北满特殊钢厂,还有被称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的富拉尔基热电厂……历史悠久的工业资源,激活了老工业区独特的文化魅力。打卡廉洁文化新地标。富拉尔基区纪委监委从工业文化入手,将中国一重展览馆、红岸公园周总理观江处、发电厂156工业记忆走廊、建龙北满特钢展览馆等地连接起来,以这些“廉洁地标”作为传播和弘扬廉洁文化的载体,着力将廉洁文化建设“化虚为实”。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重,总书记走过的路线,现已成为富拉尔基区“工业文化旅游”的热点线路,我们将其设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工匠精神背后传递出工业文化深厚的科学基础与历史底蕴。创新廉洁文化传播载体。廉洁文化是多种艺术形式承载的文化,为将工业文化全面展现,红岸版画院将工业文化的历史进程、鲜明特色融入廉洁文化,填补了全国装备制造业工业题材版画的空白,培育和打造出具有“龙江制作”影响力的文化盛景。这里是我省唯一以工业体裁为主的版画院,被评为齐齐哈尔十大文化品牌,工业版画在传播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廉洁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中国一重厂前广场矗立的毛泽东主席巨型塑像,采用公司自行研制的代号为“1893”不锈钢一体铸成,不仅高大伟岸,且形神兼备,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毛主席塑像,既凝聚着对开国领袖的拥戴敬仰之情,也是一重人精湛技艺的结晶,是文化智慧的集成,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诠释了工业文化深厚的科学基础与历史底蕴。
第二站:以历史文化传承廉洁文化基因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悠久辉煌,回眸富拉尔基区的历史,已有六千年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富拉尔基区纪委监委注重从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印迹,开辟廉洁文化新路径。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选取海满抗战遗址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清风正气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廉洁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使走近红色人物、探寻红色初心成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的重要一课。近年来,海满抗战遗址通过开展红色廉洁文化宣讲,共接待8万人次,面向机关干部培训近2万人次,不断丰富党员干部廉洁文化的精神家园。挖掘历史文化的廉洁底蕴。依托现有文化资源,利用中东铁路旧址、和平路历史文化街区、甲区历史建筑等建国初期代表性建筑中所蕴含的“正气、规矩”等元素,正在推进建设一批廉洁文化街区,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历史中感悟文化堆积厚重、内涵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筑牢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
第三站:以民俗文化培育廉洁文化特色
廉洁文化是宽泛的、广义的,但民俗特色文化是生动的、具体的,有着广泛的受众对象、通俗易懂的独特传播功能、丰富多样的传递方式,对廉洁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富拉尔基区纪委监委结合民俗文化资源,将廉洁文化扎根于民俗文化的土壤。在“忆苦思廉”中涵养清风正气。“库木勒”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种草本植物,以前生活在黑龙江流域以北的达斡尔族人吃库木勒是为了充饥,而现在食用则是为了深深表达对自然的祟拜与敬畏之心。每年六月初的“库木勒节”,正是以这种文化的传承,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省级非遗”中感受廉洁元素。库勒村满族花棍秧歌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植根于民间、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满族花棍舞为载体,将满族文化与廉洁文化元素相结合,着力打造弘扬廉洁文化的新亮点,让廉洁文化更接地气。在“冰清玉洁”中体悟清廉内涵。“冰”象征着心地纯净、品行高洁,“滚冰”则意味着滚走疾病、污浊和灾祸。富拉尔基区“红岸滚冰节”至今已举办了十一届,滚冰节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将“走鸿运、去百病、拾万柴”的主题拓展为“走鸿运、倡清廉、去百病、树新风”,在全区营造了崇廉拒腐的浓厚氛围。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难在持之以恒,成在久久为功,需要锲而不舍、持续发力。据悉,立足本土资源大力发展廉洁文化是富拉尔基区纪委监委廉洁文化建设“九廉环”系列活动之一,下一步,将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创新监督方式、开辟网络阵地等方式,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活动,持续打造老工业基地清廉文化品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涵养清风正气。(张彩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