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泪》网络新歌首发之际——-专访作曲家魏薇的音乐人生
《月光泪》
作词:倪维德
作曲:魏 薇
首唱:董 华
人说月光如水,
我看月光似泪。
每当仰望明月,
总是眼含热泪。
月光下的故乡,
远隔千山万水,
那里有我妈妈,
还有一树丹桂。
桂花悠悠飘香,
夜夜牵我梦回,
我思恋的故乡,
只能梦中相会。
人说月光如水,
我看月光似泪。
本刊记者:听着这首深情悠扬和民族韵味浓郁的歌曲《月光泪》,让我们心生感动,曲作者将那形象生动,如泣如诉的歌词,似水的月,如泪的光,化成了凄美柔情,魂牵梦绕的优美旋律,表达了月光下人们对亲人、故土和往事的深切思恋之情。
今天我们将要介绍和访问的故事主人公和特邀嘉宾,是一位从小到大,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魏薇。
她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艺术之家,母亲是话剧和歌剧演员,父亲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从小在省话剧团大院和戏剧音乐表演环境中长大的她,受家庭和环境影响,酷爱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戏剧,尤其民族音乐的耳濡目染,令她陶醉其中而不得自拔。
凡遇母亲所在剧团上演歌剧,她一定是那个年龄虽小,但几乎每场必看的最忠实的小观众,剧院经理和收票人员没有不认识她的。
后来许多成为经典的民族歌剧唱段,她从小就已烂熟于心。可以说,她同民族旋律的亲密接触,源于她的儿童时代。
小学到中学,她从少年宫合唱队队员,学校的文艺骨干,到文艺演出的编排者、导演和演员。
从自学手风琴、钢琴,音乐基础和作曲理论,到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作曲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再到获取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公共艺术教育硕士学位。
从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到大学音乐理论教授。
从市级电台的音乐编辑,到中央电视台专栏节目“音乐桥”的撰稿人和电视音乐编辑。
从儿童歌曲业余创作,到几十年后的厚积薄发,成为全国民族声乐专业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新作品奖,以及全国新词新曲大奖赛一等奖、优秀奖和民族管弦乐作品大赛的获奖人。
她十分庆幸,自己此生能与浪漫抒情大师,著名词作家倪维德合作,因为是他的佳作,富有人性的关怀和温度,激发出她的艺术灵感,谱写出多首集中国民族音乐之精萃,个性鲜明独特的民族声乐抒情之歌。
其中代表作女高音独唱歌曲《哈达似的白云》,从专业大赛领奖台,到比赛规定曲目;从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现代民族声乐教科书,到专业的声乐教学课堂,再到《国家职业标准》民族唱法演员、女声一级曲目;从北京独唱音乐会,唱到上海之春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国际合唱节开幕式,香港红磡体育馆,直至国际音乐舞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她的民族管弦乐曲《乡音》自1994年获奖后,被选入2008年北京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由著名指挥家关乃忠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上首演。根据其改编的中提琴与民乐演奏的同名曲,分别于2014年12月5日及2015年7月17日,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及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会上演出。
近日来,从作曲、自己演唱的《用梦联系》,到《中国声乐作品集》中国音乐学院的新编教材、声乐教学曲目《月光泪》,相继在国际互联网音乐平台和视频网站发表推出……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作曲家魏薇老师的艺术人生经历和可喜可贺的艺术成就,非常励志和鼓舞人心,使我们受益匪浅,敬佩不已,并对您的创作情况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果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怪您的《月光泪》和《梦的联系》一样,旋律和歌词结合得天衣无缝,旋律动听、情意绵绵,细腻精致,无可挑剔。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某种愿望——想要了解《月光泪》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及您和著名词作家倪维德的合作经历。请您向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好吗?
魏薇:好的,谢谢您的专访介绍和网友们的关注。这首由已故著名词作家倪维德作词,我作曲,女高音歌唱家董华首唱的网络“新歌”《月光泪》,其实它早在20多年前已创作录制完成,是我与倪维德老师生前合作的一批歌曲中的其中一首。
我对词家倪维德先生的最初了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我在南昌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曾多次将倪维德作词、施光南作曲的《月光下的风尾竹》、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插曲介绍给我的听众朋友们。也正是通过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使我对倪维德先生有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倪维德先生(1933-1995))
与其开始合作,始于1988年春,我将倪老发表在《词刊》上的一首歌词《哈达似的白云》谱成曲,四年之后,这首歌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1992中国民族声乐比赛新作品奖”,并成为这届大赛女声组规定曲目。
大赛组委会向我们发出了赴比赛地武汉参加颁奖仪式的邀请函,可当时我并不认识倪维德先生,最后是通过江西省和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的帮助,我才从电话中“认识”了这位慕名已久的艺术家前辈。
尽管当时倪先生并未赴武汉领奖,但自此,他陆续给我寄来了他创作的一首首佳作,开始了我们进一步的合作。
其中包括后来荣获“1994年全国新词新曲大奖赛”一等奖的《仙鹤》和优秀奖的《爱的距离》,以及前不久网络推出由我本人演唱的《用梦联系》之外,还有由董华演唱的这首《月光泪》等作品。
1994年春节前夕,在我们合作了近六年后,即倪先生离世前一年,应倪维德先生和夫人顾淑娟女士的盛情邀请,与倪先生一家人共度农历新年,这是我们首次见面。
(照片前排:倪维德与夫人,后排左起:魏薇夫妇和友人夫妇)
那时的倪先生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声音宏亮,不知疲倦一首又一首地向大家朗诵着他的词作,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看不到一丝疾病的影子。
倪先生大家风范,德高望重,不仅学问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人缘极好,待人和善,真诚热情,思维敏捷,出口成章,谈吐幽默风趣,常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熟悉他的人无不敬佩他和喜欢他……
这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天。
大年初一这天,我谱出了倪维德先生的佳作《月光泪》,一曲唱罢,他尤为钟爱。
(魏薇作曲的《月光泪》乐谱手稿片段)
而谁能料到,这首歌竟会成为一年多后,他和所有人诀别的輓歌。
本刊记者:听了您的介绍,令人非常感动,我才知道,在这首歌的背后,还有着这么一段词作家与作曲家之间的神奇交往与珍贵友谊。那么现在,这首《月光泪》于2022年9月6日经云猫公司发行,在酷狗、QQ、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中上线推出。我想请您再介绍一下,现在在网络上推出这首歌,有些什么重要意义?
魏薇:我想,它至少具有三重的重要意义。
首先,由我作曲的这个女高音演唱的《月光泪》版本自录制完成以来,在网络上从未正式发表,仅在20多年前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题音乐“介绍青年女作曲家魏薇及其作品”等节目中对海内外播出过,而当前知道这首歌的人很少。
其二,2021年8月疫情期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董华等主编的新书《中国声乐作品集》,使这首雪藏近三十年,由倪维德作词、魏薇作曲,却从未发表过曲谱的《月光泪》,首次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曲目得以问世。
而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董华首唱的这个《月光泪》版本,不但区别于其它不同的版本,同时我认为,她纯净优美明亮动人的歌声将我们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得淋漓尽致,完美无暇。所以它可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的优秀范本,供歌者学习和借鉴。
(摘自《中国声乐作品集》“教学演唱提示”)
其三、今年9月20日,恰逢词作家倪维德先生逝世27周年纪念日。而由他作词的《用梦联系》和《月光泪》此时在网络的相继首发推广是对这位著名词作家最好的纪念。
1995年9月20日,无情的癌症过早夺去了这位在音乐文学界和歌坛享有盛誉的天才词家宝贵的生命,噩耗传来,令无数敬重和爱戴他的人悲伤万分和不可接受。而我也为永远失去了这样一位,在创作上配合默契的高手搭档和良师益友,而深感痛心和遗憾终生。
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个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的清晨,成群结队的人们用白花、黑纱和泪水来为其送行……
令我永远难忘和感恩的还有,倪维德先生生前为了向音乐界和公众介绍并提携我这位“新人”,将我们的合作经历,亲笔著写成一篇千字文,题为《迟开的白兰花》,用复写纸一式两份,一份送我,另一份投稿给《音乐周报》,发表于1995年2月24日的《音乐周报》上。
(倪先生撰文手书《迟开的白兰花》片段)
因此,在倪维德先生逝世27周年来临之际,隆重推出《月光泪》,寄托了我们大家对这位词界前辈的深切怀念。
致敬浪漫抒情大师著名词家倪维德先生!
谢谢大家!
感谢您和我们分享的精彩音乐人生,致敬对艺术不懈努力和作出贡献的著名词作家倪维德先生与作曲家魏薇老师!祝愿你们合作的优美佳作,广为传唱,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
危 羚
2022年9月8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