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力量保障“舌尖上的冬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已圆满闭幕,这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上,不仅有奋勇拼搏的冰雪健儿,也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北京天安农业集团,作为承担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企业之一,早谋划、细安排,为“舌尖上”的冬奥贡献了一份力量。
北京天安农业集团专注于生态农业领域,拥有38年蔬菜种植经验,通过了GAP、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旗下的“小汤山”蔬菜,是北京市知名蔬菜品牌。集团由北到南全国布局,以天安农业小汤山农场、天安农业怀柔有机农场、天安农业尚义有机农场、天安农业海南东方农场四大自有农场为核心,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兰州等地建立生产供应基地20余个,生产面积万余亩。在2008年圆满供应北京奥运会核心区之后,又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运动员食材服务保障任务。
为了保证冬奥期间蔬菜的原料安全、稳定供应,在市级、区级主管领导多次关怀和指导下,天安农业集团第一时间成立了“保供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多项保供和防疫制度与措施,在集团核心保供的闭环区域里,精细落实冬奥保供制度和疫情防控措施,闭环内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专用司机、押运员每48小时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冷库操作人员每24小时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集团公司全体员工每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的高频率。在保供期间,集团未接到运动员、非运动员餐饮服务商的任何投诉,投诉率为零,也从未出现任何一例病例和密接。
“冬季豇豆生产难,做好质量安全管控更难。我们全程实行标准化生产,精心呵护,确保豇豆安全供应。”天安农业集团保供专项领导小组的成员说道。今年,天安农业海南农场种植的特殊品种——豇豆,为确保订单的准时准量和产品的新鲜度,赛事期间应急选用6批次空运。
五年前,为了完成冬奥保供任务,天安农业集团就在不同基地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寻找更适合赛事的蔬菜品种和更适合生长的环境,并对自有生产农场及加工车间进行升级。加工车间四周实现了全封闭式管理,主体达到消防要求。对一级管控区域人员的食宿进行闭环式管理,安装了自动识别系统。同时对闭环人员、闭环车辆设置了出入分流通道,并保障了食材的稳定供应。
据了解,天安农业集团于2020年底已经部署了保供种植计划,生产分布为北京的小汤山、怀柔两个农场,外阜为海南东方农场、张家口尚义农场及山东安丘基地,总种植面积1400多亩,专项种植品种32个,预备可供应蔬菜产品1000余吨,供应原料蔬菜55.36吨,集团所属天安鲜食公司承接奥运三村(北京村、延庆村、张家口村)的鲜切蔬菜共16个品项,供应鲜切蔬菜27.37吨。集团产销一体化,供应整体情况体现出了“自家地有菜,心中不慌,自供自安”的踏实状态。
赛事期间,北京村曾出现菜量不足的紧急情况。十万火急下,经过电话联系到天安鲜食负责人是否能够加单。“可以!”这一句坚定的回复,背后是保障服务人员不惧辛苦,加班加点的默默付出,次日准时完成了加单任务,让困难迎刃而解。
本届冬奥的中国美食,被全世界的运动员和媒体所喜爱。荷兰速滑运动员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蔬菜麻辣烫,美国滑雪运动员调侃自己“一天能吃200个饺子”……这些餐饮美食及贴心周到服务的背后,承载的是无数保障工作者的付出。作为其中一员,天安农业集团非常荣幸能参与“两届奥运”的保障服务工作当中,今后还将继续努力,践行农企担当,传递北京服务,展示中国风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