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共生:单农品牌美学
文 | 曾静
当下,品牌与艺术的合作之道正生成新的传播方式,并带来彼此激发的各种可能性:Gucci艺术总监Alessandro Michele联动各界艺术家发起跨界创作及展览;MCM与当代艺术家Tobias Rehberger合作推出“Dazzle目眩”联名系列产品;Prada 与德国艺术家Thomas Demand 合作“樱花盛放”米兰橱窗设计;爱马仕邀请中国艺术家徐震®为上海空间打造夏季橱窗与艺术展……
以艺术介入商业市场的做法已非罕见,服装品牌单农对艺术与品牌的融合有着自己的特别见解与实践。
一、艺术共生
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和摄影师们爱穿的单农,在包办了华语流行音乐教父的白衬衫后,最近又任性地把一座高达3.5米的雕塑搬进了前海万象店铺中央。
走在深圳这个离海不远的时尚街区新落成的城市综合体,鲜活的潮牌、网红咖啡馆、米其林餐厅,一路走来个个各自惊艳。在露天的庭院中,蹲着空山基的大恐龙。
单农阿兰那空间放置的不锈钢雕塑,重达3.5吨,从艺术家廖生祥在北京的工作室解体成6块运来,重新拼合后在现场打磨了18天才完成。经过1500度高温铸造的316L高纯度不锈钢,带着矿石的光泽,接近泥土暗哑的灰调出离了人们对这种现代金属材料的想象。
从裂开的一道缝隙进入其中,经过手工打磨的内立面连续完整,表面发出镜面般柔和的光。内部的光与外部形成了对比,同时凹凸的肌理与外立面起伏对应,触手像某个生命体的呼吸。艺术家试图颠覆传统意义上雕塑对其自身所在空间的定义,通过反置、内外光线的反差、具象的解构、反射与折射最终完成了空间的过渡与延展,邀请每个到来的人参与其中,重新思考并体验感知与认知之间存在的重合与疏离。对存在的感知、关照与思考,在艺术家构建的虚幻又真实的空间延展并生⻓起来,化成另一种“我”的物质存在与“我”对视。
《阿兰那》廖生祥,316L不锈钢,350 x 460 x 420 厘⽶,2019年-2020年,单农收藏
约翰·伯格在他早年的艺术评论中谈到:艺术有时会像谣言或传奇那样发生作用,赋予生命的残酷其自身所不能拥有的意义。而单农觉得艺术打动人就好,产生的作用不会被计划和安排。一件感动了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会感动别人,至于是否真的感动了其他人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廖生祥表示这件作品只是一个对自我的挑战,是从作品中抽离了时间的关联性之后,对人的存在这一基本命题的视觉回应。至于内部是否可以被当作有哲学禅意的空间来看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切的感知。作为三维(立体)的艺术形式,雕塑与每一个观看的个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的空间及由此产生的感知才是艺术工作者感兴趣的地方。
二、温和的力量
从眉眼耐看的一个个品牌店铺经过,单农质朴的店面瞬间打动了我。门面像极了一张大幅观念的绘画,一根老屋拆回来的原木写满了时间的痕迹立在那儿,分割了落地玻璃和板材形成了入口。光从头顶照过来,有点像户外阳光,入口处刻意压低的天花不经意间平衡了这个高大雕塑的体量可能会带来的压迫感。像陨石降落的巨型雕塑,裂缝朝向最内侧,作品两侧挂着单农的应季款和经典款。
路上发现衣服的材质有趣:日本和纸加捻做的纤维制成的牛仔服柔软有型;用意大利精纺羊毛做的裤子,手感像帆布那样挺括,版型随身;羽绒服内衬用了比面料还要抢眼和珍贵的材料,只能用上锦衣夜行这样的形容词来表达感概;那件纯手工打磨的皮衣的肌理,就像是时间自己的画像。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生人勿近的高傲,反倒是通过手指头传递了随和的温度。
跟展陈区相比,试衣间的区域对空间的消费奢侈,不禁令人联想起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对“灰空间”的处理。靠窗放了一根长长的原木,两头翘起像一叶孤舟一样安静。那棵树的纹理令人惊叹了,不知道这样的时间是活着还是死去了。
三、生长出来
《辞海》中“朴素”的词条写道:“质朴无华:简朴。《释名: 释采帛》“素,朴素也,已之则供用,不复加功饰也。“ 毕沅注:“今本‘功’作‘巧’。 ”
单农用有点迷人但不繁复的设计语言探讨了关于“朴素”这个词背后的东方语义。 尝试靠近当下日常中我们日渐疏离的感知,透过指间,通过被唤醒的材料肌理和质感传递过来,衣服触手便带了温度。与极简主义之间微妙的差别在于,在对细节完美的追求之外,单农的简单有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古代东方的随性自在,带了一点点野生趣味。
成立八年来,单农品牌松散而持续推进的艺术项目涵盖了艺术家驻留、独立艺术项目、单向街书店文学奖、艺术展览、影展、独立出版物等不同艺术文化活动。一切自然发生、结束,付出回报不以商业思路直接衡量。
从商业思路看来是冒险的做法,反而自然地落入艺术思维的舒适区当中。一年两季的产品系列发布中,单农不大对成衣数量进行设定,但更专注于细节实现和新一季可带来的惊喜。无论产品还是艺术项目的选择,从创作的直觉与冲动开始,归于作品及其本来的艺术体验。
建筑师黑川纪章在上个世纪提出了共生思想(异质文化共生,人类与技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与外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连续…) ,试图改变西方中心主义和理性主义。单农在对品牌艺术项目的开放性选择上在某种程度上响应了这个思想,而在另一方面,单农深深植根于中国当下的现实并对独立意志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种不盲从于时代潮流,权威的温和的力量。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坚信好东西会自己生长出来,一直有东西从心里长出来的(创作的)幸福感。
对于未来,单农希望依托于店铺的空间继续呈现,把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带入中国,也把中国艺术家的好作品通过品牌国外的空间分享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这是一个阅读艺术资讯多过商业资讯的品牌极具冒险精神的艺术野心,跟品牌自身的调性深度融合的艺术实践。像一场即将开启的旅程,让人于是心生期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