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邓燕教授国家级专利造就平替水光针面膜森花泉
“医生,我的脸烂了很久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对于如今的皮肤科医生来说,已经变成了常态,而这种常态居然是因为不恰当护肤,过度护肤导致的。
据卫健委和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皮肤病医院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皮肤病患者逐年增加,2018年皮肤病诊疗人次842万人次,同比上涨2.6%;根据医院诊疗人次趋势,预计2019年中国皮肤病医院诊疗人次约885万人次,同比上涨5.1%。而2021年预计有千万人因为皮肤问题进行就诊,各大医院人满为患。
能不能有一款护肤品,安全而有效?十一年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皮肤美容学科带头人邓燕教授就预测出中国将会和韩国、日本一样,也将经历因为错误护肤理念导致的问题脸激增,并从古方中寻找突破。
从口服液到面膜,从临床到市场,走了11年
200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外科门诊针对一批自愿授权的25岁~45岁的干性肌肤患者,试用了一种增加皮肤水分的中药组合物,试用前该人群平时洗脸后常有干涩紧绷感,在天气干燥时皮肤常有脱屑,治疗4周后观察结果,与另外对照组(口服其他维生素)人群对比,皮肤水分含量有显著差异。(详见下图)
经过一年多的临床观察,证明该中药成分组合物可明显增加皮肤水分,降低皮肤油脂分泌,增加皮肤弹性等。这个中药成分组合物,正是后来应用于森花泉草本精华润泽补水面膜产品中的核心专利成分。
经过几年的院内制剂使用,这种通过口服液吸收的方式改变皮肤状况在临床上取得了数据的证明。如何让皮肤更好的吸收呢?可不可以直接做成一个面膜,直接透皮吸收呢?带着这个命题从2010年开始,经过了漫长的11年研发,森花泉诞生。
据悉,主导该专利研究的邓燕教授、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近20年,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项目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美容学会委员。同时她也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皮肤美容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中管局科研项目3项,及广东省21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转化。
在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实力大背景的加持下,邓燕教授的发明专利“一种根本上改善皮肤干燥问题的中药组合物”就此诞生。该组合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原料药:主要为天门冬、银耳和红花。并辅以四大原料技术:超微破壁粉碎技术、(植物精华液)超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水油平衡技术、植物胶原蛋白小分子技术。
最终取得了国家级专利,至此一款汉方高科技面膜诞生。
食药同源,敷面膜等于给肌肤喝一碗大补汤
中医药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当古老的中医与现代生物科学有机结合,就会让中医药焕然一新。邓燕教授的理念认为“从中医药学角度出发,其主要原理可以理解为注重整体调节,具有滋补、养阴和血、润泽肌肤的功效,可改善皮肤水分、有效缓解干性肌肤症状、延缓衰老,主治干性肌肤,用于因压力、睡眠差、饮食不节等,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所致肺肾阴虚、皮肤缺水干燥、面色晦暗无泽等症。”且组合物药性平和,有“药食同源”之品效,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调理人体机能。
现代医学药理学研究证明,天门冬块根含多种苗体皂甙、果糖及氨基酸,能活化皮肤细胞、保持皮肤湿润、光滑和弹性;银耳含多种多糖脂肪酸和磷脂活化真皮的胶原蛋白,增强皮肤的保水性,且有延缓衰老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合成,促进造血功能等作用;红花能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能通过细小和狭窄的血管及时营养皮肤,增强皮肤的耐缺氧和抗损伤能力。
加之现代提取物的破壁吸收技术,“让你的肌肤喝一碗天门冬银耳汤”这种最中国的国潮“护肤养生”方式才得以应运而生。
“其实,很多面膜的成分都很相似,但是效果主要取决于吸收,如果做到可以提炼出来超微小分子植物胶原蛋白是问题的关键,这就是神奇的生物破壁吸收技术。”多年研究,邓燕教授攻克了这个难关。
以玻尿酸为例,普通玻尿酸原料几千元一公斤,超微(小分子)玻尿酸的价格则要去到数万元,主要就是因为分子量越小越能达到真皮层吸收。其次,小分子玻尿酸则需要多次发酵,多次切割等,工序与时间都是普通玻尿酸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工艺繁琐,生产耗时长,技术难度高,导致了真正超微(小分子)玻尿酸的价格极高。而小分子技术一直都是护肤品的努力方向,那么小分子汉方行得通吗?小分子超微植物胶原蛋白,就成了森花泉面膜的关键手。
超微小分子植物胶原蛋白面膜,平替水光针
2015年,水光针在眼花缭乱多如牛毛的医学美容项目里异军突起,做到了为数不多的能真正提亮肤色、收紧毛孔的交付,也真的让很多人的皮肤看起来细腻光泽,充满水润透明感觉,并藉此瞬间成为了中国最热的亮白肌肤项目。
彼时距离上世纪80年代末,SK-Ⅱ面膜首次引入国内,已经过去了近30年,如日中天的水光针和面膜关系微妙,讳莫如深。很多广而告之的时刻,因为很多功能相似,后者就成为了前者天然的背景板,“一次水光针相当于敷了4000片面膜”被屡屡提及。
但令人唏嘘的是,随着需求和市场的形成,水光针却没有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不惜以破坏游戏规则而建立最大利益的劣币群体反噬行业,随着新鲜光环的褪去,水光针安不安全?医院是否正规?医生注射技术是否专业?注射产品是否具备资质?一连串的问号已经成了近年来的水光针之殇。
如何能够让用户以安全、低成本的方式实现水光针的颜值提升效果?面膜可以吗?如果说当年解决小分子植物胶原蛋白透皮吸收这个科研方向是从用户需求出发,那么直达真皮补水的效果,就把森花泉面膜直接推到了和水光针“硬刚”的境况。
如何能够把有效成分做成小分子?多次实验后,邓燕教授团队,应用了超微破壁粉碎技术、(植物精华液)超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植物胶原蛋白小分子技术、水油平衡技术,通过反复提纯,萃取,生物物化等各种工艺,最终达到了超微小分子。
水光针是直接通过注射把药物渗透到了真皮层完成吸收,因此完成这种小分子只是完成了吸收的第一步,能否到达真皮层补水才是关键的第二步所在。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能够通过面膜到达真皮层?通过反复临床试验发现,超微小分子通过长达四十五分钟湿敷可以到达真皮层。但长敷45分钟市场上无论任何面膜都会干了,而且还会发生反吸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团队再次陷入漫长摸索中,最终将外靶向透皮吸收技术、单向渗透技术、(膜布)人体仿生学技术三者有机结合,才最终得以实现。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内临床测试,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长达45分钟渗透技术,通过长期敷,十天一疗程,每日早晚各一片,基本可以替代水光针效果。达到了抗痘,淡斑,水润目的。
也正是基于以上这些黑科技的保驾护航,森花泉草本精华润泽补水面膜才有了“早晚各一片,十日平替水光针”的底气和信心。
国家级专利面膜,八大黑科技
从原来的院内特效口服液变身面膜,一款走了11年研发之路,且拿下国家级发明专利的面膜产品,到底还有哪些硬核技术在背后?
森花泉草本精华润泽补水面膜的核心技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小分子技术,吸收技术,无添加技术。
其中小分子技术方向包含了超微破壁粉碎技术、(植物精华液)超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植物胶原蛋白小分子技术、水油平衡技术;吸收技术则包括了单项渗透技术、外靶向透皮吸收技术、人体生物仿生技术;无添加技术区别于传统的防腐技术,主要仰仗藻酸盐纤维生物负离子的抑菌性。
据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系李建民教授介绍,相关研究表明,传统的服药模式为通过消化道到血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到25%;而运用中医药外靶向(皮肤敏感部位)透皮吸收技术,中药提取物组方可通过皮肤真皮层渗透至血液,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至75%以上。
单向渗透技术,确保面膜长敷45分钟面部持久不干、不反吸,而植物胶原蛋白小分子技术,让外靶向透皮吸收技术得以实现,可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有效渗透,彻底做到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直达真皮层的高效吸收。
肤角质层的含水量是20%左右,但多数人都缺水(包括油肌),增加含量水可以增加亲水和亲脂性物质的吸收率。长敷45分钟才能有效浸软角质层,增加药物成分通路和渗透面积,有效抵达真皮层。膜布则采用人体胶原蛋白排序技术,辅助精华液形成胶原状结构,更加容易吸收。
面膜,尤其是主要用于敏感患病人群及敏感肌情况下的产品,不能用防腐剂。冥思苦想后,邓燕教授决定在面膜布上做文章,一款国外用于军用、医用仿生结构的抗菌纱布材料被选中,成为了肩负使命的面膜布原材料,这款海藻纤维材料的防腐剂干脆就地取材,利用了海藻酸盐纤维生物负离子特性,有效采用生物及物理层面的防腐原理,直接干掉了传统意义上的防腐剂。
重重创新之下,一款名叫森花泉的面膜就此诞生了,而古老汉方变身国家专利既是先人智慧与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重获新生,也带着让所有中华女子美好起来的使命,开始了一场属于它的新时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