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康界 >> 正文

黑龙江和美名医直播:如何预防孕期胎盘早剥?

 Date:2017-06-07 10:03:26    来源:    作者:   访问:1407   

 

导读:十月怀胎,十面埋伏,威胁宝宝健康的“杀手”匿迹潜形,有的小打小闹,注重检查做好预防就可以规避,有些却是非同小可,极具威胁性。今天我们荣幸请来了黑龙江和美妇产医院产科专家舒晓云主任为大家现场揭秘“终极杀手”之一的胎盘早剥。

 

黑龙江和美妇产医院

产科专家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妇产科医疗工作三十年。在妇产科临床、孕期保健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产前诊断、孕产期保健、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有较深诣,深受患者好评。

擅长领域:

熟练掌握正常与病理产科诊治和手术操作,精通产科常见与疑难问题的诊治,擅长常见及危急症状的诊断和处理,如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期出血,胎儿发育及生长异常、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病症的诊疗。提倡自然分娩,对顺产或剖宫产分娩前的评估有独到见解。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非常凶险的并发症。由于发病急、发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威胁母婴生命。什么是胎盘早剥,准妈妈该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二、胎盘早剥有哪些危害

胎盘早剥,不论对产妇还是胎儿来说,都存在巨大影响。

1)胎死宫内

胎盘早剥会阻断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增加胎儿出现发育问题、早产或胎死宫内的风险。

2)产后出血

胎盘早剥对子宫肌层的影响及发生DIC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大且严重。

3)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型胎盘早剥大多伴有妊高征,在此基础上加上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及DIC等因素,均严重影响肾的血流量,造成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胎盘早剥会导致DIC与凝血功能障碍

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可能发生DIC与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下、粘膜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较软的凝血块,有时尚可发生尿血、咯血及呕血等现象

胎盘早剥的病因有哪些?

1)子宫胎盘血管病变

胎盘早剥多发生于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的孕妇,这些疾病会引起全身血管痉挛、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剥离。

2)机械因素

孕妇外伤或撞击、挤压、同房、外倒转术等原因可诱发胎盘早剥。脐带过短或脐带缠绕相对过短,临产后胎儿下降,脐带牵拉使胎盘子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升高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若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妊娠子宫可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致使虹膜静脉床淤血、破裂,引起胎盘剥离。

4)其他

高龄孕妇、经产妇;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及吸食可卡因;胎盘位于子宫肌瘤部位;宫内感染、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 

 

胎盘早剥该如何预防?

1)重视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妊娠中晚期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高血压被称为产科四大杀手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胎盘早剥。因此,孕妇一旦出现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症状,应积极去医院及早治疗。

2)按时产检  遵守医嘱

胎盘早剥通过超声波检查和分娩监视装置就可早期发现,尽快采取相应对策。按时产前检查可及早发现异常及早治疗和美妇产医院产科专家舒晓云主任介绍,她曾接诊过一位准妈妈,检查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后,担心孕期用药会对胎儿有害,便没有遵守医嘱擅自停药,导致妊娠晚期出现胎盘早剥,腹中胎儿险些不保。妊高症患者擅自停药,可能导致心脏、肝脏、肾脏、脑等多个器官的并发症,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3)妊娠晚期突然腹痛要当心

在妊娠过程中特别是妊娠晚期,出现突发性腹痛和阴道流血应马上去医院。一旦确定胎盘早剥应迅速终止妊娠。

4)孕期注意安全养成良好习惯

孕期注意安全,慎防摔倒或使腹部受到撞击和挤压;避免吸烟酗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准备专用的毛巾和盆,每天清洗外阴,避免细菌感染。

温馨提示:以上介绍的胎盘早剥的有效预防措施一定要重视,避免胎盘早剥对胎儿和孕妈妈造成的危害。同时要认识胎盘早剥要做什么检查,及早检查确诊,对症治疗。

延伸阅读:

黑龙江和美妇产医院是一家全国知名的连锁品牌医院,专注于为中外家庭提供优质产科、妇科和新生儿科服务的国际化妇产医院,首推国际化管家式服务模式,并且全程导入国际3H(医院Hospital、宾馆Hotel、家Home)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女性提供国际品质的服务和医疗安全保障。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